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电话:027-69608288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电话:027-69608288
  • 邮箱:546497715@qq.com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凤凰路2号中核科创中心20层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砥砺十载奏华章,乘风破浪谱新篇

2014年3月26日

十年前的今天

中法两国元首在巴黎共同见证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

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的

合作意向书》

中法生态城

正式落户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畔

 

2024年3月26日

十年后的今天

中法生态城

规划蓝图加快实施,项目建设全力推进

公共配套持续完善,生态示范效应初显

正逐步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宜居宜业的示范样板

 

时值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签约十周年之际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十年发展白皮书》

重磅发布

一起纵览中法生态城十年“城”长之路





创新:聚焦高端高新产业引育,建设产业创新之城


1

发展三大产业




十年来,实施产业导入工程,以高端高新提升产业层次,以产业成势引领发展见效。总部经济加速集聚,数字经济蓄势积能,生命健康稳步发展。




中建幕墙、中建科工、中建绿创、中粮面业、好利来食品等近10个总部经济项目相继落户,中铁桥梁科技中心、中建钢构设计研究院、中建装饰科技创新研究院、中核科创中心、同济国家医学中心等科创中心建成投运,法国电力、森织、泰孚、安柯威、特斯拉等外资企业加快集聚,法国雅高铂尔曼酒店、中法半岛水世界等五星级酒店加快建设。当前,中法生态城就业住房平衡指数近60%。


2

打造六大平台


十年来,打造新天大道现代服务业走廊、凤凰山产业园、中法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基地、中法科技谷、后官湖文创产业园、同济大健康产业园六大发展平台。


协调:聚焦产城融合要素整合,建设生态宜居之城


1

构建生态骨架




十年来,将水环境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置于首要位置,构建“生物多样性中心+生态缓冲区+生态廊道+生态屏障”的生态框架,形成“雨水花园+生态绿廊+微循环渗透绿脉”的生态城市海绵体系。


开展高罗河、香河廊道整治,构建城市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开展什湖生态治理,打造引江灌湖的城市水道;开展中法半岛小镇后官湖生态保护利用,重塑自然与城市共融的湿地涵养带。


当前,中法生态城自然湿地和水系面积占比15.6%,人均生态用地面积375.6平方米/人;什湖地区累计记录高等植物20科27属34种,鱼类6目6科21种,鸟类24种,本地植物指数0.9,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开工建设公园绿地77.5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平方米。


2

协调城市风貌


十年来,围绕知音和集贤两大新城中心布局地标建筑群,沿新天大道营造大气挺拔的城市空间,围绕轨道站点布局特色建筑群及高密度街区,形成主题多样的活力核,营造开放紧凑的街区空间,塑造“高大道、低内街、强节点、柔边界”。


3

统筹城乡发展




十年来,引入社会资本,融入法国元素,融合本土自然山水风貌和历史文化风情,突出楚风汉韵和法式风情,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


开展马鞍山人居环境整治,在彭家山村、大山口村发展农舍经济,引进后官湖鲜鱼庄、楚文化饮食博物馆、后官湖无动力乐园等项目,推动乡村振兴。


绿色: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低碳示范之城


1

突出绿色交通




十年来,规划63公里“七横四纵”骨架路网建成超80%,生态城大道、琴润大道、汉津大道等主次干路建成通车,基本形成“大动脉+毛细血管”的道路骨架和“小街区、密路网”的空间格局。


引导集中建设区以“东西向轨道交通+南北向慢行交通”为主导的绿色交通出行模式全覆盖,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4号线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当前,中法生态城绿色交通出行率近80%。


2

利用绿色能源




十年来,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集中式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能源利用模式。


建成武汉市首座独立建设的大型区域分布式能源站,与法国电力集团合作,开展启动区能源站管理运营,供热面积103.27万平方米,能源综合利用率超80%。


建成光控特斯联低碳智慧产业园,获颁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中和证书,依托“光储直柔”系统,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


3

集聚绿色建筑




十年来,融合中法两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GBT&HQE),达到绿色建筑100%全覆盖和大型公共建筑中法标准双认证,打造会呼吸的城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


建成二星级绿色建筑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和武汉市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项目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开展第四代住宅试点。


开放:聚焦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中法合作之城


1

深化政经交往




十年来,时任法国总理卡泽纳夫等法方政要到访中法生态城,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等平台宣传推介,累计接待法国政府官员、企业集团、科研机构、协会组织3000余人次,赴法考察交流近20次,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范越来越浓。


2

强化技术交流


十年来,委托中法两国专家团队共同编制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实现法国生态理念由城市规划建设到城市运营管理的渗透融合。与法方共同举办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打造中法两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对话平台。参与中法环境月,推动中法两国生态技术深度交流。


3

促进文化交融





十年来,举办中法音乐节等70余场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本土知音文化与法国浪漫文化融合。


共享:聚焦优质共享公共服务,建设和谐共享之城


1

推动功能复合


十年来,在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商住混合、住商混合等混合用地,形成多中心、多组团、多极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多服务、多设施、多样化的社区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和社区活力。


2

打造便捷生活圈


十年来,打造新城中心-社区中心-小区中心-邻里中心四级中心体系,布局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30分钟—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


3

塑造全民友好






十年来,建成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中法城一小、一初等7所中小学。


管理体制




1、 国家-省-市-区四级协调推进机制


坚持高位推进,建立国家、省、市、区四级高位协调推进机制。国家层面,2015年12月,成立由住建部牵头的中法生态城中方协调组。省级层面,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研究解决中法生态城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中法生态城建设领导小组及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法武汉态示范城建设的意见》和《支持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区级层面,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举全区之力推进中法生态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2、 中法两国部际协调组


2015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同意成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13家国家部委和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组成的中法生态城中方协调组,法国外交部、生态转型和国土协调部、经济和财政部组成中法生态城法方协调组,中法两国在部委层面共同推进中法生态城建设。